农民工辛苦务工的报酬,是维持生计、支撑家庭的 “救命钱”。近日,蛟河法院民事审判庭聚焦农民工欠薪难题,精准发力、温情调解,仅用半个月时间便成功化解一起拖欠近一年的农民工工资纠纷,为李某等四名农民工追回工资三万元,以司法力量守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欠薪难讨陷困境 法院介入寻突破
包工头王某因发包方长期拖欠工程款,导致李某等四名农民工的工资迟迟未能结清。四名农民工多次向王某索要薪酬,却遭遇王某避而不见的窘境,讨薪之路陷入僵局。无奈之下,农民工们向蛟河法院提起诉讼,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拿回自己的“血汗钱”。
案件受理后,民事审判庭法官高度重视。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和欠薪问题的紧迫性,法官第一时间着手推进案件办理。面对王某避而不见的情况,法官主动联系其户籍所在村的村干部,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多方打探线索,最终了解到王某因心脏疾病正在医院治疗的重要信息,并通过村民提供的备用号码成功与王某取得联系。
温情调解化矛盾 法理相融显温度
在充分了解王某的病情并征得其同意后,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来到法庭进行面对面调解。调解现场,农民工们倾诉了自己农闲务工赚钱养老、养家的不易,以及近一年讨薪过程中的焦虑与无奈;王某也坦言,自己并非故意拖欠工资,实为发包方未结算工程款,且自身患病导致经济压力增大,才陷入两难境地。
法官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一方面向王某释明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其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法定义务;另一方面也向农民工们说明王某的实际困难,引导双方相互理解。结合双方实际情况,法官提出了合理的调解方案,为王某争取了半个月的给付宽限期,既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兼顾了被告的实际承受能力。双方当事人均认可该方案,当场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依法制作并送达了民事调解书,同时向双方释明了逾期未履行的强制执行权利。
司法护航显担当 守护每一份“血汗钱”
“这些钱都是我们起早贪黑、摔汗珠子挣来的,真没想到拖了这么久还能顺利拿回来,太感谢法院的法官了!”拿到工资后,四名农民工激动地向民事审判庭工作人员表达谢意。他们表示,通过此次事件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今后再遇到类似问题,会更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未来,蛟河法院将持续关注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优化诉讼服务、强化纠纷化解力度,用扎实的司法举措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让每一份“血汗钱”都能及时足额兑现,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蛟河市人民法院:柳欣杨 卢雨芯
推荐阅读:
(正文已结束)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