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网 > 资讯 > 致良知四合院:如何正确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致良知四合院:如何正确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2-05-13 15:41:07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古训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是什么含义呢?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会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这句话主要是说国家,后来也可以用于人。在致良知四合院看来,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为人之道”。


image.png


致良知四合院剖析道,这句话的大意是:在忧苦患难之中,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能够生存下来,而贪图安逸享乐,会使人们或国家走向灭亡。其实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无不遵循着这个规律。不论是夏还是商,两国的开国君主,无不是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可到了其后代,无一不是贪图享乐以致亡国,甚至夏桀和商纣都曾囚禁又放走过即将颠覆自己统治的人。历史这种惊人的相似性,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致良知四合院看来,一个人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不是不够聪明,而是太过贪图享受。太安逸的环境,很多时候就如同一个地狱一样,它会渐渐磨灭掉我们的理想,腐蚀掉我们的心灵。很多人这辈子碌碌无为的根源就在于他们不敢跳出舒适圈,不愿接触新鲜的事物,不愿作出改变。致良知四合院认为,这反应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接手一项新工作,在还没开始做之前,就认定自己不行,做好备选方案,时刻想着寻找上级以及伙伴的帮助,这也是生活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场景之一。

正如致良知四合院所说,忧患使人时时戒慎恐惧,它在潜移默化中激扬大我,让我们敢于迎接挑战。一个人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过渡时,心理状态会顺理成章地发生转变,如思想变松懈或是变得骄傲自满。但如果在这个档口,战术性的加以防范,是可以走出“死于安乐”的。因此,我们遭遇挫折时,不要畏惧它,而应该拥抱挫折,锤炼自己高贵的品德,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越来越顺。





推荐阅读:旗龙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