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网 > 资讯 >高考热点汉文帝的考查角度分析与原创试题训练

高考热点汉文帝的考查角度分析与原创试题训练

2022-06-11 15:05:05 来源:互联网 阅读:-

王敏  张振广  

(云南昆明长水实验中学)

      摘要:2021年汉文帝陵寝确定和汉文帝的历史影响,使汉文帝成为2022年及今后两年的高考热点。本文首先从考古学并结合所学知识,明确了如何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鉴定是汉文帝陵寝;然后分析史料,从三个角度训练学生概括分析汉文帝的主要活动与治国思想,评价汉文帝的历史贡献与影响。

     2021年考古挖掘的重大成之一是考古界证实在陕西白鹿原的汉文帝陵寝,汉文帝本人是古代第一个盛世的开创者,汉文帝的治国策略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这些都无形中提升了2022年与2023年高考考查汉文帝的可能性。我们的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结合近十多年来,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对热点问题的适度关注,特考虑今后两年中高考历史学科关于汉文帝命题的角度分析,并尝试做了一组原创题,抛砖引玉,供大家教学参考。

     一、鉴定汉文帝陵寝的主要依据和历史学科要求。

     (一)考古素材。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陕西西安江村大墓、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等3项重要考古成果。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西端,北距汉文帝霸陵(凤凰嘴)约2100米,东距窦皇后陵800米,为霸陵陵区内的重要墓葬遗存。

     本次考古工作对汉文帝霸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规模、形制、布局及内涵的基本掌握,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考古资料,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学科要求:利用史料和所学知识判定汉文帝陵寝的基本思路。

     作为中学生,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知识和文献,进行汉文帝陵寝鉴定,是学以致用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下面设计一段材料,进行尝试。

     材料  江村大幕东距窦皇后陵约800米,是一座有四条墓道的特大“亞”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汉代顶级配置帝王陵的标准,是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的墓葬形制),地面没有封土。这与《史记孝文帝本纪》的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坟”十分吻合。外葬坑出土的印章,分别刻有“中司空印”、“车府”等字样,是明器官印的象征,表明外葬坑具有象征灌输机构的性质。外葬坑围着江村大幕转一圈,相当于100多个官署机构围绕墓葬分布,进一步证明了是领导这些官署的人。元代以来有文献记载,汉文帝墓葬在白鹿原凤凰嘴下,但长期考古没有在凤凰嘴找到墓葬。

——摘编自山西文博:《发现霸陵!四大证据刚刚揭开谜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江村大幕是汉文帝陵墓的依据。

     (2)高中生还能够利用哪些历史文化知识进行汉文帝陵寝的判定。

     基本思路:(1)史料依据:符合汉代皇帝陵寝的礼制,符合《史记》对汉文帝的记录,外葬坑文物表明符合皇帝的身份;考古发现霸陵皆以瓦器,不治坟,与文帝倡导节俭相符合;与窦太后陵为邻,符合皇家陵寝文化。

     (2)学科素养依据:第一,阅读《史记》、《汉书》或《资治通鉴》中对汉文帝的记载,掌握汉文帝生平的基本史实;第二,掌握古代专制帝王地位独尊,生前的办公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与去世后陪葬品文物相符合,材料中的是外葬坑的印章反映的机构其实就是帝王在位时使用的国家机构;第三,还要多少理解古代丧葬的基本制度,帝王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墓葬,一定会符合这些丧葬制度的规定,材料中涉及的有四条墓道的特大“亞”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还有距离与窦太后陵的距离,这里只能是皇家的墓葬,至今墓葬还有怀子抱孙的习俗;第四,陪葬品是否具有汉代早期的风格与特征;第五,现代考古技术的运用,比如高科技判定时间,DNA技术等。

     所以创新能力运用,一是基于素材,学以致用,学会判定文物的时间与价值;二是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新材料分析问题。

     利用研究汉文帝的有关历史研究成果,可以设计出很多问题,如评价汉文帝的主要举措,概括分析汉文帝举措的背景原因,汉文帝的历史影响等。高中生所学知识主要涉及汉文帝注重农业生产,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刑罚保护劳动力,倡导节俭;背景原因多从个人经历和汉初形势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评价影响多从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与稳定,奠定了文景之治的基础;但也要注意汉文帝的政策,未能清除诸侯动荡的隐患。

     二、高考角度分析之一——汉文帝的主要活动与治国思想。

     汉文帝的主要活动,可以通过《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进行整理,治国思想可以通过专家的文章进行整理分析,锻炼概括汉文帝的主要活动和治国思想,提升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汉文帝的治国思想没有局限于汉初的黄老之术,还融合了法家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的思想;汉文帝还主张以孝治天下,这又融合了儒家思想。古代任何一位帝王治理国家都是多种思想治国,不同时间节点,侧重点有所偏重。

     下面就汉文帝的治国思想与政策,考虑了几个角度,通过一些素材,设计了几个题目。

     (一)以民为本,发展经济,稳定政局。

     材料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文帝二年(前178)和十二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算赋也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文帝十二年又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文景之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为发展生产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产生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1)措施:劝课农桑,鼓励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役负担,调动农村生产积极性;开放山林川泽,鼓励副业;放宽对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控制。

     (2)影响:废除秦朝暴政,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恢复发展;体现了汉初黄老思想和儒家仁政的治国思想;为文景之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汉文帝改革刑法,一举多得。

     材料 汉文帝对秦代以来的刑法也作了重大改革。秦代大多数罪人,即被判处为隶臣妾以及比隶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废止。汉文帝下诏废除秦代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改革的后两项在当时和以后虽没有认真执行,但文帝时许多官吏能够断狱从轻,持政务在宽厚,不事苛求,因此狱事简省,人民所受的压迫比秦时有显著的减轻。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文景之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文帝刑法改革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刑法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背景:秦朝暴政,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存与安全;汉朝建立后,社会经济疲敝,百废待兴;匈奴对汉朝构成严重威胁。

     (2)作用:改革废除秦朝的苛法,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注重对劳动力肢体的保护;缓解社会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秩序稳定和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了参考;奠定了文景之治形成的基础。

     (三)汉文帝与儒学的复兴。

     材料  文帝即位之际问题仍多,如臣重君轻、匈奴侵边、诸侯王坐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汉文帝采取了柔缓、德孝和刑威思想治理国家。在社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后,他鼓励老百姓勤劳耕作,采取了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和宽简行政、平狱缓刑的措施,凡事尽量做到温和、宽厚,以柔缓思想治国。同时,他不仅要求人们在言行方面服从统治,而且要在内心顺服。于是,他增强人们的德孝意识,让人们对“德”与“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适应统治需要,汉文帝用武力维持了较好的社会秩序,实现了国家安定,有效保障了其治国政策的顺利推行。三种思想和实践相互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汉文帝的治国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汉文帝仁君形象和西汉文景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周世霞:《汉文帝治国思想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汉文帝的治国思想特点与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治国思想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1)特点:柔缓、德孝和刑威思想治国(黄老思想、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原因:文帝即位时的政治形势,只能采取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力、诸侯王和匈奴实力对比等。

     (2)影响: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塑造了汉文帝“仁君”形象,促进了文景之治形成;为汉代儒学地位形成和古代多种思想治国提供了借鉴。

     三、高考角度分析之二——人物评价角度的汉文帝。

     汉文帝的治国政策与治国思想是灵活多样的,汉文帝的为政举措,不仅开创了封建时代的第一个封建社会盛世,也为后代封建专制帝王治国思想提供了借鉴。

     (一)加强皇权与中央集权,维护统治基础。这一角度是历代帝王治国不可或缺的治国之举。

     材料 汉文帝初登大宝,就毫不顾念刚为人所拥立的“至厚恩德”(《文帝论》,断然地剥夺周勃等大臣的兵权,交由原代地心腹之臣中尉宋昌和郎中令张武掌管,从而消除了危害皇权的潜在威胁。随后汉文帝为进一步强化皇权,调整与拥立大臣之间的关系;继而恩威并重、安抚与制约相结合地采取了以下重要措施。一是奖掖诛吕功臣,主要是周勃、陈平等;二是重用提拔重用“从代来功臣”和治绩优异的地方郡守;三是打压权贵旧臣,主要是周勃和陈平等。汉文帝从避免社会动乱、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出发,对诸侯王尽量采取“仁义恩厚”的宽容、忍让态度。以“法制权势”为“斤斧”,坚决地惩治公然为逆的诸侯王。未雨绸缪,为防范和平定诸侯王叛乱作周密部署。

——摘编自袁礼华、宋恺明:《论汉文帝强化皇权的策略和措施》

     (1)根据材料,概括汉文帝巩固政权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汉文帝巩固政权的措施。

     参考答案(1)措施:剥夺周勃等人君权,恩威并重、安抚与制约相结合的对待周勃、陈平等功臣旧臣;重用心腹和地方优秀官员;对诸侯王采取安抚与防范相结合的双重措施。

     (2)评述:汉文帝剥夺周勃等功臣兵权,意在消除对皇权的威胁;奖励和打压功臣和旧臣,加强汉文帝的权威;重用和选拔亲信和地方优秀官员,控制了国家主要用人权;对待诸侯王的举措意在维护国家稳定,避免社会动荡。这些措施,体现了法家、儒家、黄老之术相结合的治国政策;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文景之治形成,但王国威胁依然存在,没有实现中央集权。

     (二)汉文帝强化皇权,多种思想治国影响深远。

     材料  汉文帝在加强国家管理的过程中强化皇权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一)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强化皇权的纠错正失功能。(二汉文帝还首创了“诏举贤良”的选官方式。公元前178年和公元前165年,文帝两次诏令三公九卿、郡守、诸侯王举贤良。尤其是第二次诏举贤良增加了“上亲策之”的选官程序,从而确保了汉王朝的选官用人权切实地掌控在皇帝手中。(三汉文帝素有被儒家所称颂的“仁孝宽厚”的形象,但在史家司马迁看来“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循名责实,奖廉惩贪,强化皇权对百官奉公守法的监督。四)“与民休息”、“惠下养民”,强化皇权大治天下的社会基础。国以民为本,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无疑是皇权得以强化,封建统治稳固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袁礼华、宋恺明:《论汉文帝强化皇权的策略和措施》

     (1)根据材料,概括汉文帝强化皇权的主要举措,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文帝的治国思想的影响。

     参考答案:(1)措施: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才任能,诏举贤良,强化对官吏选拔权控制;注重对官员的监督;以民为本,休养生息。原因:汉初黄老之术推行,皇权地位下降;汉初“布衣将相”,官员素养较低;秦朝暴政和长期战争,社会矛盾尖锐;诸侯王权力过大,威胁中央。

     (2)汉文帝的治国政策表明他是古代优秀的帝王,黄老之术、法家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古代帝王治国思想的基本思路,影响深远;不仅开创了文景之治,也为汉武帝的伟业奠定了基础。

     (三)综合评述汉文帝的措施与影响。

     材料  汉文帝因循汉建国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史载:关于前178年,下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将发展农业视为“天下之本”,并举行皇帝躬耕以作表率的“籍田”礼;公元前168年,文帝分别诏“赐天下民田租之半”,将十五税一的田租减为三十税一;公元前167年,诏“除田之租税”,完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负担。公元前175年,“除盗铸钱令,更造四铢钱”,开放钱币铸造,国家发行新币;公元前168年,“除关无用传”,均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各地货物的流通。与匈奴结和亲,后而背约入盗,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为省民力,文帝“躬行节俭”,即位以来,“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励精图治,“专务以德化民”、“惠下养民”的上述不懈的努力,不仅强化了皇权大治天下的社会基础,而且开创了西汉王朝前期“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的盛世景象。

——摘编自陈忠海:《被历史低估的汉文帝》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文帝治国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汉文帝这些治国措施。

     参考答案:(1)措施:重农务本、轻徭薄赋、省刑节俭、发展工商业、与匈奴和亲等“惠下养民”的措施;强调德治等。

     (2)评述:这些举措是在吸取秦朝暴政灭亡和继承汉朝初年黄老之术治国思想的体现;这些举措强化了皇权的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开创了古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以上是根据自己经验和阅读史料的一些所得,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周世霞.《汉文帝治国思想及实践研究》[D].湘潭市:湘潭大学,2019年。

     袁礼华、宋恺明.《论汉文帝强化皇权的策略和措施》[J].《甘肃社会科学》,2013-05-25

     陈忠海.《被历史低估的汉文帝》[J].《中国发展观察》,2017-05-20


     王敏,女,49岁,中学高级教师,云南大学硕士,从教26年,高三历史教学15届,科研型教师,参加省市课题多项,在省级报刊发表过十余篇文章,主编历史学科教辅图书数部,现为呈贡校区历史教师。

     张振广,男,51岁,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邯郸市命题先进个人,邯郸市优秀教科研教师,呈贡区名教师,长水教育集团历史学科中心主任,参与多项省市课题,发表过文章若干篇,主编过十余部高中历史学习资料。

推荐阅读:叶紫网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