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网 > 资讯 >“三程调解”巧化干戈,33起土地租赁纠纷

“三程调解”巧化干戈,33起土地租赁纠纷

2025-10-28 14:45:29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没想到不用打官司,拖了好几年的土地租金问题就解决了,这下心里踏实了!”在蛟河法院综治中心调解室,村主任王某紧握调解员和法官的手,言语间难掩激动。近日,蛟河市综治中心联合法院组建专项调解团队,通过“三步走”递进式调解,成功化解33起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土地租赁合同纠纷,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近年来,因土地租赁合同履行引发的矛盾在该村逐渐显现,部分村民因经营困难拖欠租金,村委会为保障集体收益,提出解除合同并追缴欠款。双方在租金支付、租期延展、土地用途等方面存在多重分歧,多次协商未果,矛盾不断积累,成为影响乡村稳定的一道难题。

为从源头化解纠纷,蛟河市综治中心启动“法院+综治”双向联动机制,由驻点法官、综治调解员和村干部共同组成调解专班,与蛟河法院制定“全面摸排、分类施策、法理融合”的纠纷化解方案,力争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首程调解:集中释法+分类协商,16起纠纷实现“破冰”

调解专班首先对33起纠纷开展全面排查,逐案梳理合同内容、欠租金额、土地使用现状等关键信息,精准锁定争议焦点。

在首轮集中调解中,法官围绕《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详细阐释租金拖欠的法律后果与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引导当事人树立诚信履约意识。调解员则从乡情实际出发,以互利共赢为切入点,推动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

针对争议较小、事实清晰的案件,调解团队现场拟定“分期支付+节点调整”等个性化解决方案。经过耐心沟通,16起纠纷当事人当场达成协议:村民补缴部分欠租,余款分期支付,村委会暂不解除合同。

二程调解:精准施策+灵活调整,12起难题迎刃而解

剩余17起纠纷因欠租时间长、村民诉求差异大,化解难度上升。调解团队及时调整策略,采取“背靠背”沟通方式,分头开展工作。

法官逐户向村民释明法律风险,帮助其预判诉讼可能带来的经营损失;调解员则与村委会积极协商,推动其在租金减免、缓缴期限、担保方式等方面作出适当让步,寻求集体利益与村民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点。

面对村民反映“租金标准与经营效益不匹配”的问题,专班还邀请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参与土地收益核算。最终,村委会同意对困难村民给予3个月租金缓缴期,并依据土地实际产出动态调整后续租金。第二轮调解结束时,12起纠纷成功化解,双方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后续履约安排。

三程调解:诉讼前端再发力,最后5案实现“软着陆”

尽管前两轮调解成效显著,仍有5起纠纷因欠租金额大、分歧深,未能达成一致,依法进入诉讼程序。法院立案由先行调解团队联合原专班继续开展调解。团队调取土地流转档案、经营收支凭证等关键证据,组织双方进行证据交换与事实梳理。法官结合类案裁判结果,提示判决可能面临的执行难题;调解员则从“防止土地闲置、减少双方损失”的角度引导当事人理性选择。

最终,在团队反复沟通与协调下,5名村民与村委会达成和解:村委会同意延长租期并减免部分租金。签订和解协议当日,村委会向法院申请撤诉,33起纠纷全部实现案结事了。截至目前,所有调解协议均按期履行,涉案土地全部恢复生产经营秩序,为乡村振兴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本次系列纠纷的化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见效的缩影。通过综治中心的属地优势与蛟河法院的专业优势深度融合,构建起“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诉讼托底”的分层过滤机制,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

蛟河法院:高媛 卢雨芯


推荐阅读: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