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两兄弟在2.49亩耕地边界上争吵的三个小时里,执行法官宋昊攥紧了手中的判决书,他试图七次介入调解未果,直到豆大的雨水把所有人逼回屋檐下。“哥俩手指着同一块地,说的却是两个世界。”判决书上的33个空间坐标点像悬在空中的刺,扎在这对亲兄弟之间,也扎在执行进程的关节上。
这是一个闷热的午后,蛟河法院执行局第3次调解魏氏兄弟返还原物纠纷案现场。四年前,弟弟魏二越界耕种了哥哥魏大承包地中的2.49亩,判决生效后,魏二始终拒绝返还。当法官带着第三方测绘图纸来到地头,难题才真正显现:图纸标注的边界点全是三维坐标,而眼前的地垄起伏如波浪。执行法官感慨:“把卫星定位点落到泥地里,真的很难。”
转机,就藏在魏二那句带着几分赌气与倔强的话里。魏二涨红了脸,脖子上青筋暴起,冲着执行法官宋昊大声嚷道:“我家也有测绘仪,法院要是划不准,明天我还接着种!这地,我绝不轻易让!”那声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回荡,仿佛要把多年的积怨都宣泄出来。
宋昊法官微微一怔,但很快镇定下来。他深知,这句话看似是魏二的“蛮横”之语,实则是解开这起纠纷的关键线索。他目光坚定地看着魏二,语气沉稳而温和:“行,既然你有测绘仪,那咱们就用它来把地量清楚。咱们都按规矩办事,让事实说话。”
当天夜里,宋昊法官辗转难眠。他深知这起纠纷的复杂性,兄弟俩因为这2.49亩耕地,积怨已久,每一次调解都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这起纠纷圆满解决,让兄弟俩重归于好。
第二天,宋昊法官再次站上了这片充满纷争的土地。他手里除了公文包,还拎着两台沾满干涸泥巴、略显陈旧的测绘仪——那是魏二昨晚沉默许久后,最终从家里库房翻出来的,据说是去年咬牙贷款买的农用设备。魏二抱着胳膊站在一旁,眼神复杂,有倔强,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魏大则蹲在田埂上,闷头抽烟,烟雾缭绕中看不清表情。
宋昊没有多言,只是当着兄弟俩的面,动作利落地将两台仪器并排放在田头。“用你们的设备,量你们的地。”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他蹲下身,仔细地擦拭镜头,校准参数,将图纸坐标导入终端。
测量开始了,这不仅是土地的丈量,更是心结的梳理。宋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湿滑的田沟里,裤管很快裹满了沉重的黑泥。第一圈走完,屏幕上的轨迹刚显示出来,魏大就急切地指着:“法官你看!这线歪了!偏到我家这边了!” 宋昊没反驳,只是平静地说:“好,我们再来。” 第二圈,魏二又嚷开了:“坡顶那块不对!这破机器有误差,数据失真了!” 宋昊抹了把汗:“别急,再测。”
就这样,一圈又一圈,兄弟俩的抱怨声此起彼伏,但宋昊法官始终保持着耐心和冷静。他一边协调着测量工作,一边观察着兄弟俩的表情和态度,寻找着化解矛盾的契机。
到了第四圈,变化悄然发生。当宋昊拖着沾满泥浆的腿,试图扶正一个被雨水冲歪的旧界桩时,两只粗糙的手几乎同时伸了过来——是魏大和魏二。两人都愣了一下,眼神短暂交汇又迅速移开,但手都没缩回去,一起默默地把那根象征隔阂的木桩重新楔进泥土里。这个微小的、无言的协作,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荡开了微澜。
宋昊法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细节,他趁机说道:“你们看,这界桩歪了,你们俩都着急去扶,说明你们心里还是在乎这地界,在乎彼此的。这么多年的兄弟情分,可不能因为这点地就毁了呀。”
当宋昊法官第六次深一脚浅一脚踩过田沟时,裤腿已裹满黑泥,六道重叠的电子轨迹终于化作田垄间的实线。魏二掏出烟递给哥哥:“地为证,这辈子再不越界,我现在就回去取钱,当着法官的面,这事今天就了了,再不折腾了。”
魏大接过烟,眼眶也红了。他拍了拍魏二的肩膀,说:“兄弟,是哥不好,这么多年为了这点地跟你闹成这样。以后咱们还是好兄弟,一起把地种好。”
宋昊法官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起困扰了兄弟俩多年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拍了拍兄弟俩的肩膀,说:“这就对了,兄弟之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以后有什么困难,还可以来找法院,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界桩落定后,魏二主动履行了1245元赔偿款及诉讼费,在未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的情况下,于72小时内履行完毕。
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给这片曾经充满纷争的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魏氏兄弟肩并肩站在田埂上,望着那整齐的田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而宋昊法官,则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满的成就感,踏上了归途。他知道,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又成功化解了一起矛盾,让亲情得以延续,让社会更加和谐。
吉林省蛟河市人民法院 朱家渔 13244030177
推荐阅读:
(正文已结束)